新闻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福布斯】中国首富为什么成功

【福布斯】中国首富为什么成功

发布时间:2013-10-11  

除了成功创业的互联网企业家,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和百度的李彦宏,中国在其他领域很少出现国际知名的商业领袖。连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也相对不为人知。《福布斯》上个月预计,王健林已经超越了中国饮料界的大亨宗庆后,以140亿美元的个人资产成为了新的中国首富。本周我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管理学知名学者、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陈明哲就王健林为何能取得商业成功交流了看法。

以下是节选的采访内容。

问:王健林董事长已经建立起了全球最大的房地产企业,而他个人成为了中国的商界首富,他的成功归功于哪些方面?

答:为了达到万达集团如今的这种全球规模,这要求在文化、战略和执行方面达到最高的综合水平并持续一段时间。王健林花了20年将这家公司打造为一家全球企业。

从文化的角度看,他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与长期的愿景,能吸引可以取得持久成功的合适团队。万达的企业文化有三个关键部分:一个全面的组织架构,能使公司在全球范围扩大规模;深厚的企业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企业文化活动。万达的企业口号是国际万达,百年企业。它的核心价值强调社会价值,认为这种价值更胜于企业价值和个人价值。

换句话说,王健林将儒家价值根植于企业中,那正是西方社会和企业所缺乏的价值。这样一来,他就要努力平衡各类股东的不同需求。

从战略方面看,王健林转变了万达的商业模式,从开发住宅房地产转为开发商业房地产,如 购物中心和酒店、电影院和百货公司。从2012年起,他还走出国门,将中国的文化与旅游业输送到世界各地。这类转型需要深入的战略观和极大的雄心,当然也要有长期的战略规划。从地域方面看,王健林冲出了大连这个小城市的市场(占当地市场份额的25%),南下杀向广东,并在全国铺开战场。征战中国赢得胜利之后,他正在将万达的触角伸向欧美。2012年9月,王健林以2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影院公司AMC。2013年6月,他宣布在英国进行了两项投资,规模合计10亿英镑。

王健林在战略上还有一个特点。他先形成了本土城市的优势,直到在当地市场获得成功之后才开始四面出击。1992年,万达的注册资本是一笔5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到2012年,这家企业的总资产高达3,000亿元。无论以哪种标准衡量,都堪称成就斐然。

从执行的角度看,王健林利用自己曾经的部队训练经验和组织纪律观念亲身参与到所有关键项目中去。他吸引了杰出的人才,对这类员工进行培训,明确了这些他们在推行项目时所肩负的责任。万达员工的薪酬与其他全球财富500强企业的薪资水平不相上下。考虑到中国的人均GDP大约只有美国的20%,万达给予员工的回报无疑非常慷慨。

因此,王健林得以将文化、战略与执行转化为行动方案,因为员工有动力为公司工作,为社会、企业、王健林本人和他们自己谋福利。这是利在各方的多赢战略。

问:依您所见,王健林在哪些方面有别于中国其他私营企业的高管们?

答:让王健林与众不同的正是这种文化、战略与执行融于一体的经营方式,他和万达也正是因此收获了成功。一些万达的员工擅长其中的一两个方面,可王健林精于三方面。这就是他跻身中国富豪排行榜的原因,实际上,他也是全球巨富之一。也许,王健林不像海尔的张瑞敏等其他中国企业家那样拥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但这一情况很快就会改变。

问:像万达现在这样,当试图拓展海外市场时,在国内已经成功的中国大陆企业面临哪些挑战和风险?

答:对走向海外的中国企业而言,关键挑战在于:人才、品牌、政治、文化和融资。在全球扩张方面,美国的跨国企业有超过七八十年的经验。而像联想等最成功的中国企业在这方面也只有不到十年的经验。开拓国际市场期间,这些中国企业会犯错。这也是学习的一个历程,是每位要加入全球俱乐部的跨国企业所必须交的学费

问:纵观包括万达的电影生意在内的中国在美投资,您认为它们与日本企业在美国早期的投资有何区别?中国企业在这方面是否更高明?

答:表面上看,两者非常相似,但如果你揭开面纱深入了解就会发现, 2013年的中国投资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投资存在显著差异。

* 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企业收购处于周期巅峰时刻的美国公司和资产,而如今中国人是在抄底,这要感谢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日本的大部分决策者是工薪阶层。今天的大多数中国买家是企业家,无论成功与否,他们在西方进行收购和扩展业务有着极大的激励因素。

*中国的企业可以依赖广大的国内市场作为自身的盈利和融资来源,而日本企业不得不依靠国外市场为自己的交易融资。

*总体而言,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企业相比,中国的企业对于让外籍人士管理自己的海外业务态度更开放。如果你看一看联想的最高管理层就会惊讶地发现,即使和IBM或者通用电气(GE)这样的美国著名跨国企业相比,联想的管理团队也显得非常国际化。中国企业也在一亿海外华人之中招贤纳士,寻求这些人才的帮助。日本企业完全没有可以与之媲美的这种人力资源优势。此外,日本企业目前对全球化的心态也没有他们的中国同行那么开放。

分享到:
返回顶部